新思想领航新重庆|《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庆实践》:生动展示美丽中国建设如何落地生根

2024-06-13 06:23 重庆出版集团

《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庆实践》从理论、制度、实践等方面全面、生动地展示了重庆在美丽中国建设、推进高质效发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果。

内容介绍

书稿从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重庆力量、具有美丽重庆辨识度的典型实践两个层面展开。前五章为理论阐释,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学深悟透“十个坚持”、学深悟透“十个坚持”的重大意义、建设美丽中国要正确处理的五大关系等。后六章主要是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典型实践进行介绍,对高品质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、经济绿色转型、生态环境数智化建设、大美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成效进行了细致的梳理,并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代表性做法等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。

作者介绍:

主编孙凌宇,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,管理学博士、博士后,三级教授,重庆英才名家名师。

精彩试读

梁平成功入选“国际湿地城市”

湿地是地球之肾,在维持生态平衡、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。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事关国家生态安全,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。中国为保护和修复湿地作出了巨大努力。2022年6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》正式施行,这是中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,将引领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。2022年也是中国加入《湿地公约》30周年,湿地保护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,美丽中国生态基础更加扎实。作为传统农业大区的梁平,如何贯彻好党中央关于湿地保护的决策部署,利用湿地资源、厚植绿水青山、释放生态红利,实现绿色转型发展,是不得不破解的核心命题。我们一方面将发展视野向外,用开放性的决策视野寻求生态转型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。另一方面眼光向内,立足自身生态资源激活内生活力。

小微湿地是指全年或部分时间有水、面积在8hm2以下的近海和海岸湿地、湖泊湿地、沼泽湿地、人工湿地及宽度10m以下、长度5km以下的河流湿地,可分为自然型及人工型两大类。小微湿地建设是立足生态本底和资源禀赋的决策思考与理性抉择。自然型小微湿地是自然演变形成的,主要包括小湖泊、河湾、池塘、沟渠、坑塘、季节性水塘、壶穴沼泽、春沼、湫洼、湿洼地、溪流、泉眼、丹霞湿地等。自然型小微湿地具有面积小、生物多样性丰富、梯度变化较大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特点。随着小微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被更多的人认识,其保护、修复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,各地区纷纷开展小微湿地的建设工作。

截至2022年,现有湿地面积近2万公顷、湿地保护率52%,拥有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、中国首批“森林氧吧”——明月山·百里竹海等绿色瑰宝。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首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,上榜重庆最佳夜游 线路首批推荐名单、2020年重庆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、重庆市最美打卡地,成功入选“国际湿地城市”,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。

(节选自《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庆实践》第11章,略有删减)